首页河北法学 《河北法学》目录
 
2019全年目录
新闻来源:    点击数:7393    更新时间:2019-12-17 14:50:17    收藏此页

《河北法学》2019年总目次

 专论
改革开放四十年民法学家对宪法学的贡献申惠文(1-2)
中国民事执行制度变迁四十年黄忠顺(1-15)
法治化治理视野中精准扶贫地方规范性文件的效用、问题及对策
——兼评湘政办发(2017)65号文王善平张新文(2-2)
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法治保障探讨宋才发张术麟(4-2)
我国刑法立法的回顾与展望
——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四十周年高铭暄孙道萃(5-2)
理性本位视野下智能机器人民事法律地位的认定叶明朱静洁(6-10)
法治逻辑、法理思维能解决什么问题?陈金钊(7-2)
修辞理论的实践转向及拓展研究
——第十届法律修辞学会议述评俞海涛(9-2)
民法典之姓名权立法论张红(10-2)
用法治方式巩固民族地区脱贫成果宋才发(11-2)
新中国70年暂行法立法的回顾与前瞻靳海婷(12-2)
名家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学者建议稿齐爱民(1-33)
诉前约定送达地址问题研究刘学在刘鋆(1-46)
税法中的法人格否认制度张怡吕俊山(1-55)
新兴权利保护的基本权利路径张建文(2-16)
中国海外投资安全风险国家层面法律防范研究邓瑞平董威颉(2-29)
“扫黑除恶”中关联性企业及财产的司法认定李晓明褚础(2-49)
试论国际投资法的新发展
——以国际投资条约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为视角蒋小红(3-42)
“中华民族”入宪的意义江国华肖妮娜(3-57)
家事审判中程序正义之维护柯阳友李琼(3-68)
监察法学的研究方法刍议秦前红(4-14)
CDR视角下的风险探究
——从ADR到CDR如何更为稳健黄勇严文斌(4-22)
论遗嘱指定监护的完善
——以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编纂为重点孟勤国唐瑞(5-14)
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逻辑转换与法律因应邢会强(5-26)
论我国林权流转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以恶意收购林权证贷款不还现象为例冷罗生王朝夷(5-40)
法经济学作为公司法学研究范式之反思万国华张崇胜(6-22)
行政非强制行为中的意志平衡研究陈晓枫李兰图(6-34)
论住宅小区所有权孟勤国唐瑞(6-49)
论版权确界规范的表现形式杨红军(7-18)
论姓名权与个人信息利益保护的区分张素华宁园(7-27)
司法改革背景下的捕诉关系路径选择郭华李红霞(7-37)
论损害赔偿额之酌定时的举证责任减轻刘学在阮崇翔(8-38)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国际商事法庭的建设与完善刘俊敏童铮恺(8-48)
股权信托“董事受托人”行为标准研究
——公司利益与受益人利益衡量石慧荣明朗朗(9-14)
正当防卫司法纠偏的刑事政策视角周详李耀(9-31)
CRISPR/Cas9人体基因编辑技术运用的法律规制
——以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为例杨建军李姝卉(9-44)
我国家事调解程序前置的立法设计张艳丽(10-22)
合规计划对单位犯罪理论的冲击与重构李永升杨攀(10-34)
无人机监管的法治变革与公法建构韩春晖(10-55)
国际商事法庭:基于域外经验与本土发展的思考朱伟东(10-75)
民法典继承编之遗产家庭住房的先取权和终生使用权立法研究
陈苇白玉(11-13)
被推崇为“良法”的康熙、雍正诸条例
——劝与惩的导向及其精神霍存福程令政(11-26)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源流、现状及分歧澄清陈伟王文娟(11-37)
大数据时代美国信息隐私权客体之革新
——以宪法判例为考察对象项焱陈曦(11-49)
京津冀司法协同治理的模式转型梁平(11-62)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信息治理:以“桥经验”视角冯卫国苟震(11-72)
民法法典化与私法价值的实现李少伟(12-20)
行政举报答复行为可诉性的规制路径探析曾哲梭娅(12-29)
违法解雇期间劳动者所得之性质与范围
——兼论民法典相关制度之构建喻术红程凌(12-42)
论美国判决要约规则对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借鉴赵泽君庞晓(12-60)
评案说法
轰动性案件的明智法律应对
——以药家鑫案审理与辩护为例苏力(6-2)
专题研究
新时代立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主持人冯玉军)
大陆法系国家之监察法权立法言说曾哲杨庆(3-3)
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划分:标准、反思与改进刘雁鹏(3-20)
河长制立法:必要性、模式及难点张治国(3-29)
人工智慧与未来法治
网络虚拟财产权单独立法保护的可行性初探孙山(8-2)
期货交易数据权利属性研究杜启顺(8-19)
青年法学家
再评陆勇案:在法定不起诉与酌定不起诉之间
——兼与劳东燕教授商榷程龙(1-73)
CISG根本违约“可预见性”标准的学理与判例分析
——兼论对我国民法分则合同编立法之启示安文靖(1-86)
县级权力清单实效性的司法检验王晓烁吕中行(1-101)
也谈国际海底区域担保国的法律义务与责任
——以国际海洋法法庭第17号“咨询意见案”为基点李文杰(1-113)
《民法总则》第134条第2款“决议行为”之探析冯兆蕙李霞(1-126)
法教义学视角下我国土地用途管制权概念:重释与厘定
——基于《土地管理法》修改背景下的审思张先贵(2-61)
论专利权用尽规则区别适用理论张晓张莉(2-75)
论侵权责任的“质”与“量”叶廷玺(2-88)
自贸园区与自由贸易协定协同法律制度研究杨梦莎(2-100)
论我国轻罪范围的划定敦宁韩玫(2-110)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宪法适应性问题探析郭晖(2-122)
高职院校“校园贷”法律教育引导机制三维构建
——以河北省为例王立军田谧(2-134)
网络媒体条件下公共言论的特殊保护:从身份到公共利益李延枫(3-79)
数字市场中平台限制竞争行为规制的研究
——以我国颁布的《电子商务法》为背景李振利李毅(3-90)
民事职务行为司法判定的逻辑理路
——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61条、第170条之体系安排
汪晓华(3-109)
论正当程序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规制吕新建(3-120)
全国刑事速裁程序试点宏观状况实证研究曹波(4-35)
前海自贸区友好仲裁规则构建之进路:学理与三层式架构王崇(4-52)
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内在逻辑、发展趋势与中国应对刘劭君(4-62)
论我国证券期货纠纷示范判决机制的制度化展开倪培根(4-72)
共享经济对行政监管的挑战与应对袁周斌(4-88)
贷款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及立法完善
——一种法解释学路径的分析冯汝(4-97)
法官职业伦理责任制的构建
——由错案追究制所带来的困境谈起张莹冀宗儒(4-110)
论我国物权法中的私权自治空间杜明强(5-50)
贸易战背景下欧盟“市场扭曲”的新替代国方法的WTO合规性缕析
——以DS516案为视角周艳云(5-64)
血液致害侵权责任的再思考
——以《侵权责任法》第59条为中心焦艳玲(5-78)
民营化背景下行政给付受益权的司法保护研究李幸祥(5-93)
地方立法委托第三方起草实效之影响机理分析王书娟(5-10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软法机制杜瑞平窦竹君(5-121)
国家财产权二元立法构造
——国家财产权入“典”论要鲍家志(6-62)
复议维持“双被告制”之再检讨梁君瑜(6-73)
从“有”辩护到“有效”辩护:死刑辩护的万例大样本分析陈海平刘丰(6-85)
论我国文化遗产私有财产权保障:案例反思与立法完善梁岩妍(6-97)
后巴黎时代气候变化制度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协同研究魏庆坡(6-111)
高速铁路安全共建共治共享的法治化治理路径亐道远冯兆蕙(6-122)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论纲
——全球主义关照下的国家主义立场杜一华(6-138)
污染环境罪司法解释与刑法原理的背离及其矫正刘伟琦(7-49)
类型化基础法律关系视角下不当得利“没有法律根据”要件之
证明责任分配陈维君(7-66)
公司型社会企业的中国化:法律定位与监管逻辑姚瑶(7-78)
美国公司盈余制度及变迁的启示:法律与会计关系处理、债权人保护
冯兴俊(7-89)
“脱古改制”与“伦理致用”:清末礼法之争中伦理冲突思想根源的
探析与评述吴留戈(7-108)
民法典合同编快递服务合同条文建议稿贾玉平(7-119)
国际投资协定与气候变化协定的冲突与协调
——以国际投资协定的实体规则为视角李俊然赵俊娟(7-130)
政府产业政策及其调整的边界
——基于宪法的经济价值秩序设定张慰(8-59)
中国国际商事法庭司法运作的困境与路径
——以法律适用和判决的承认、执行为视角申婷婷(8-70)
论习惯对物权法定缓和之价值
——以日本法理论与判例为考察视角朱涛(8-84)
“综合认定”的应然解读与实践进路何邦武(8-94)
关联公司人格混同法律规则的完善梁彦红(8-113)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组织性的法教义学分析王鹏祥陶旭蕾(8-121)
精准扶贫战略中免于贫困权利的法律保障面向胡永平龚战梅(8-131)
“盗窃罪”通说之辩护
——兼议“平和窃取说”提倡之不必要陈伟强(9-58)
论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案件中的损害混同与聚合徐聪颖(9-73)
执行信息化背景下分段集约执行的实效偏差与模式重构陈磊(9-87)
我国无权占有人费用偿还制度的立法完善辜江南(9-100)
民法典背景下宗教活动场所法人财产权属界定
——以寺庙为分析对象吴昭军(9-115)
洋中群岛划定直线基线问题研究郭中元邹立刚(9-130)
供应链管理下食品安全的协同治理进路任芙英(9-140)
论文本与数字挖掘技术应用的版权例外规则构建董凡关永红(9-148)
自我行为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规制
——《民法总则》第168条解释论迟颖(10-86)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激励焦海涛(10-107)
选择性执法研究述评及其展望王裕根(10-122)
专利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衔接的三个面向万里鹏(10-137)
国外公众共用物理论对我国环境资源治理的启示潘凤湘蔡守秋(11-83)
我国跨境电子取证制度的现实考察与完善路径叶媛博(11-106)
立法前合宪性审查的制度建构
——以英联邦国家为考察对象朱学磊(11-120)
甄别与分类:论代孕案件基础争议的解决进路徐文(11-136)
论中央银行的宪法地位:制度反思与规范建构林东(12-78)
我国网络视听内容规制的重构:基于OTT TV的思考岳宇君胡汉辉(12-89)
包容与合作:大数据时代政府数据开放的行政法治理念蒋冰晶李少军(12-101)
土地发展权与土地利用规划权关系之法理释明汪晓华(12-110)
国际航空产品责任事故中美国联邦航空局的适航责任探析
——以“埃航空难”为例的分析张超汉(12-122)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权益法院的设立构想肖辉(12-134)
精准扶贫程序法的价值证成与构建进路陈和芳要晓伟(12-149)
 热点问题透视
网店转让的法律解读与规制赵自轩(1-139)
房地产企业破产中待履行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解除权研究王刚(2-143)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的利益代表机制研究
——以社会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为分析工具吴惟予(3-129)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集体土地法律制度完善兰红燕(4-119)
个人网络活动踪迹信息保护研究
——兼评中国Cookie隐私权纠纷第一案张璐(5-133)
设区的市立法抵触问题研究彭振(7-143)
劳动规章制度的司法审查
——以《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二项为中心  张家宇(9-161)
劳动法上违约金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以户口违约金条款的司法实践为例郭昌盛(10-147)
报复性解雇救济程序的规范构造
——兼议我国违法解雇救济程序的功能优化毛景(11-153)
经济发达镇扩权的行政法思考
——对经济发达镇行政组织和扩权改革的合法性审视刘益浒(12-159)
博士生园地
私力实现债权行为的刑法定性
——基于财产罪保护客体的展开李国权(1-159)
生态环境损害担责之民事责任认定何燕李爱年(1-171)
综合运输立法与多式联运立法的协调向度曹译文(1-181)
侦查过程中偶然监听所得材料的证据能力王嘉铭(2-156)
刑事司法的“回应型”转向
——寻求处罚实质合理性的基点崔志伟(2-166)
居住证制度的民生保障功能与局限:以公民社会权为分析路径原新利(2-178)
中国消费仲裁的问题与进路
——基于美国消费仲裁的启示姚敏(3-147)
民法典编纂视阈下遗产债务清偿顺序制度的理论评析与路径重塑王巍(3-164)
公共考试试题著作权保护理论辨析
——由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题未公开事例谈起商志超(3-178)
商业诋毁构成要件研究
——兼评新《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1条龙俊(4-130)
狭义环境损害的民事救济困境及制度救赎盖晓慧(4-145)
论人工岛屿的法律地位孙超 马明飞(4-161)
执破衔接视阈下“执转破”要点透视及规范进路刘旭东(4-172)
行政组织法律保留原则及其保留范围研究王晓强(5-149)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刑法介入路径探析
——以P2P网络借贷行为的规制为切入点邓超(5-162)
“预防性”:恐怖活动犯罪刑罚的一个转向苟震黄晓丽(5-178)
论唐前期礼的法律渊源性质及其定位
——以司法为视角李驰(6-152)
论担保权在破产中的别除机制李忠鲜(6-161)
财产罪占有的法理
——对“占有规范化”批判论之否定黄小飞(6-176)
戴着“镣铐”起舞:功利主义与刑事诉讼琚明亮(7-152)
全球海洋治理:历史演进、理论基础与中国的应对王阳(7-164)
数字图书馆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完善范春雪(7-177)
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决定的合宪性控制万千慧(8-142)
数据可携权的欧美法律实践及本土化制度设计付新华(8-157)
监督过失型污染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的判断李紫阳(8-169)
公司章程“另有规定”条款的司法审查路径王小波(9-175)
论可撤销的动机错误之构成要件
——兼评错误“二元论”与“一元论”高鹏芳(10-164)
人工智能创作的版权侵权问题研究曾田(10-176)
惯习性社会事实作为法律效力来源的局限性王静(11-166)
隐藏型商事避法合同的裁判转向与解释路径
——以售后回租合同为研究范本袁野(11-178)
多元协作框架下算法的规制杜小奇(12-176)
司法实践
督促程序之支付令既判力范围探析安梓慧(1-189)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洗钱行为分析及法律适用  黎宜春唐志君(2-188)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司法辅助制度的优化图式齐盛(3-191)
监察调查与刑事诉讼的衔接问题研究孟穗冯靖(4-185)
构建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之逻辑展开桂梦美刘成江(5-189)
刑民交叉案件中刑事判决的效力问题研究邢会丽(6-190)
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目标偏移与矫正
——以西北地区某基层法院错案责任追究的实践为考察对象江钦辉(7-185)
论中小股东在公开征集投票权中的救济王星皓李记岭(8-185)
调判分离还是调判结合:再论法院调解的中国图景
——为“调判结合”辩护王聪(9-184)
京津冀环境协同治理的法治路径与对策郭雪慧李秋成(10-190)
环境司法“三审合一”的运行考察与完善进路王立新杜家明(11-191)
贩卖毒品罪既遂标准的审视与重构张汝铮(12-191)
书评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研究》评介冯兆蕙(3-199)
一元行为无价值论的“回归”:理据与可能
——评《刑法学中的“正当”与违法性理论》单晓华(4-197)

总页数:1  第 1 页 

上一篇:新中国70年暂行法立法的回顾与前瞻
下一篇: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信息治理:以“枫桥经验”为视角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